????修船產業是我國船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運貿易產業鏈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現有規模以上修船企業118家,年修船工程量(完工艘數)占全球份額的40%左右,其中約80%都來自外籍船舶修理(包括掛方便旗的中國船舶),是全球最大的修船國,每年修理外籍船舶產值約30億美元,能提供約18萬個就業崗位。
????“海運船舶遵循就近修理原則,若我國無法承接外籍船舶修理,外籍船舶可能會減少在中國靠港次數,受損失的不僅僅是修船企業,可能還會對我國海運貿易、港口經濟帶來較大影響。” 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重工子公司大船集團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鉗工馬加友感到憂心的是,限于目前的外籍船舶修理廢鋼處置相關政策,各船廠堆積的無法報關的廢鋼量已經達到10萬噸左右,遠超船廠承受極限,存在諸多的安全環保隱患,已嚴重影響船廠經營生產。
????據介紹,按照國際慣例和修船標準合同,修船拆下的廢鋼均由修船廠處理,船東不承擔處理義務。目前我國因修理外籍船舶產生的鋼鐵廢料每年約20萬噸,長期以來這些鋼鐵廢料均嚴格按照海關和環保部門監管要求,全部向海關申報,并在專門堆場堆放,接受海關實時監管,由有資質的鋼鐵廢料回收企業回收利用。
????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四部委發布第68號公告(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將廢鋼鐵等8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非限制進口目錄調入限制進口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廢鋼鐵調入限制進口目錄后,修船企業須取得《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內收貨人注冊登記證書》及《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后才能承接外籍船舶修理,但修理外籍船舶產生的鋼鐵廢料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并非進口廢鋼鐵,因此又無法辦理《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68號公告執行后,外籍船舶修理產生的鋼鐵廢料面臨無法報關的問題,修船企業只能將拆換下來的廢鋼堆放在船廠內部堆場。
????“為繼續保持我國修船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議國家相關部委調整修改外籍船舶修理廢鋼處置相關適用政策。”馬加友代表建議,明確外籍船舶在境內維修、改裝產生的廢鋼鐵等固體廢物,準予在境內貯存、轉移、利用和處置,不按照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無需辦理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外籍船舶在境內維修、改裝產生的廢鋼鐵等固體廢物在按規定辦理進口報關、納稅手續時,免于交驗進口許可證件,不受限定口岸管理限制;外籍船舶在境內維修、改裝產生的廢鋼鐵等固體廢物免于實施裝運前檢驗,相關境外供貨商、境內收貨人免于實施注冊登記。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