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工匠”是這個時代的氣質,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基礎。我的追求,就是能做這樣一個“工匠”。
——董鵬
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重工子公司平陽重工,董鵬這個名字十分響亮,已然成為“工匠精神”的代名詞。
24歲,他榮獲共青團中央授予的“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29歲,他參加全國首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一舉奪得車工組第七名;
而立之年,他作為“山西省特級勞動模范”在全省勞模大會上代表全體勞模發言并宣讀倡議書;
現如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工人先鋒號”班組長、“國家級董鵬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等一系列榮譽和稱號,集這位普通車工于一身。
2020年11月24日,47歲的董鵬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崇高榮譽——“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這個從黃土高原走出的“平陽工匠”,用他精湛的技藝、執著的創新和匠心的品質,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業績。
初出茅廬的“年輕技師”?
時間回到1992年9月,董鵬從技校畢業分配進廠。按他的畢業成績,本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父親的一句話讓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父親說:“當工人就要認認真真學到一門技術,只有高超的技能才能得到尊重。”話雖簡單,但道出了一位老工人對技能工人樸素卻又深刻的理解。
銘記并踐行著父親的叮囑,董鵬成了一名為工廠重點產品生產零部件的普通車工。剛進廠工作的董鵬好勝心強,感覺在學校掌握的理論知識已足夠用,但隨后一件小事深深教育了他。
那是在加工一個零件時,由于零件兩端是兩種材料,性能反差較大,因此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外圓加工工序,董鵬卻怎么也弄不好,急得滿頭大汗。這時師傅走過來,在砂輪機上把兩個車刀角度稍加修磨,結果一次加工成功,而且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完全達到工藝要求。師傅一個簡單的動作,令董鵬嘆服,更令他羞愧難當。他暗暗下定決心,要把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了解各種零件的結構特性、尺寸要求、加工程序。
從此,他從磨好一把刀、干好一件活開始,遇到問題就虛心請教師傅和技術人員,對于沒接觸過的材料,就利用業余時間查閱資料,了解材料特性,借鑒他人的加工經驗,再通過自己的實踐轉化為自己的加工技巧。正是通過這樣不斷地刻苦鉆研和技術總結,董鵬逐漸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技術工人。1998年,年僅25歲的董鵬破格取得車工技師資格證,成為廠里歷史上最年輕的技師。
從參加工作伊始,董鵬就執著地追求極致,他干每一項工作,都精益求精,力求是精品。有人不理解他:“這種干法能掙到工時嗎?”但他卻說:“鑄國防利劍,需要精品。”正是這份執著,這種品質,經他手加工的產品個個稱得上是“藝術品”。
在某型產品加工過程中,由于磨床故障,為了保證產品整體進度,董鵬主動請纓,硬是在車床上達到只有磨床才能達到的產品精度,將普通車工的加工技能發揮到了極限,足見他車工技藝的高超和精湛。在參加山西省和全國職工職業技能比賽中,他憑借嫻熟的技藝,屢創佳績。
出絕活的“董氏加工法”
平陽重工各型號產品研制之初,許多特殊材料、形狀復雜的零部件久攻不下,董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虛心請教專家,查閱各種資料,并在車床上反復試制,驗證各種方案可行性。憑借執著的努力加上精湛的技藝,董鵬最終攻克了多個關鍵零部件的加工難關,為各型號產品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創新采用的諸多先進操作法更是被同行們譽為“董氏加工法”。
2002年,一個關鍵零件的材料為國內新研制的碳硼復合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強度、脆性大、易崩渣的特性,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非常高,傳統刀具和加工方法極易造成工件棱邊崩渣。而新型刀具昂貴且因為國外封鎖等原因無法獲得,因此該零件的加工一時間成了制約生產的瓶頸問題。關鍵時刻,董鵬勇挑重擔,創新改進加工方法,經過兩個多月的加工試驗,最終創造了“保持刀具鋒利、兩邊倒大角、高速吃大刀”的先進操作方法,實現了加工該材料“零的突破”,節約費用約60萬余元。這項“獨門絕技”,為同類材料加工提供了寶貴經驗,榮獲了山西省總工會評選的職工先進操作法一等獎和中國國防郵電產業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
2012年,平陽重工研制的新產品某關鍵零件,壁厚僅為2毫米,是典型的薄壁件,加工時易變形,壁厚一致性控制難,成品經過試驗后,僅有60%的合格率,其工藝難點急待突破。為此,平陽重工專門成立了工藝攻關項目組。董鵬作為負責人,帶領項目組成員,對原工藝進行仔細研究分析,經過近3個月不斷攻關試驗,通過改變加工方法、裝夾方式、受力方向,保證工件受力均勻,最終將工件壁厚差控制在0.005毫米以內,成品的合格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每年節約費用約150余萬元。
像這樣的攻關,董鵬已經記不清有過多少次了。每當遇到一種新零件,他總是先仔細琢磨工藝,在不脫離原工藝方案的基礎上,力求找到一種快捷合理的加工方法,如果一時找不到,則在一步一步地加工中摸索、思考。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鍛煉和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改進,他總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
2013年,以董鵬命名的“董鵬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成立了。他帶領這支集合了平陽重工技能人才、技術骨干的創新團隊,連續突破生產和技術瓶頸,同時挖掘員工中的絕招、絕技、絕活,推廣先進操作法,掀起平陽重工創新熱潮。
在董鵬的帶動和引領下,工作室針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技術難題立項,成立攻關小組,集思廣益,有的放矢,先后取得6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創造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多達1000余萬元。其中多項新材料的加工工藝參數確定、加工刀具的設計和刃磨注意事項,成為平陽重工此類材料工藝編制規范。
董鵬勞模工作室團隊成員先后取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五小”成果137項。2018年1月,在山西省“五小”競賽成果精品展上,工作室團隊的《鉤頭表座的設計及應用》《合金殼體類零件的加工》《中軸高精度對稱扁的銑削加工方法改進》三項成果精彩亮相,贏得同行專家稱贊。董鵬本人負責的《對某產品泵蓋的夾具設計及改進》項目獲得了2019年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五小競賽一等獎。
董鵬勞模工作室也于2016年、2019年先后被山西省國防工會、山西省總工會命名為“董鵬勞模創新工作室”;2020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國家級“董鵬技能大師工作室”。
全國工人先鋒號的“領頭雁”
作為“全國工人先鋒號”——平陽重工“車工尖刀班”的班組長,董鵬做表率、重引領,不僅是一班之長,還是眾多弟子的“教頭”。
對于班組內的新鮮血液,董鵬從零開始教導,他常說一句話:“學技術是其次,學做人是首位,干活要憑良心。”他手把手地帶每一個新徒弟,教他們腳踏實地,學好技術,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對于班組內老成員,他與他們“心連心”交流,相互扶持和幫助,將班組各項工作持續不斷推進到新的高度。
董鵬是班組的“領頭雁”,更是班組飛出的“大工匠”,但他一直保持著謙遜樸實、好學敬業的態度,班組成員都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董師傅”。在他的帶領下,班組內形成了一種“學先進、學榜樣”“講奉獻、學技術”的自覺趕超意識和良好氛圍,成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戰斗集體,先后榮獲“山西省模范集體”“山西省工人先鋒號”“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經董鵬培養出的徒弟中如今已有3名“三晉技術能手”、7名高級技師、15名技師,有4人成長為崗位能手或班組長,成了平陽重工的骨干力量。
在2018、2019年兩屆中國技能大賽——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車工組決賽中,董鵬悉心指導的兩名青年職工聶會明、李仁杰更是包攬了冠亞軍。在2019年第十五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工技能大賽中,他指導的青年職工馬樂代表山西省參賽取得車工組第十三名的好成績,被授予“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作為勞動模范,他的身上既有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特質,又有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的品格,更是傳承了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精神。他獲得榮譽眾多,但沒有因此驕傲。他所做的,是繼續扎根一線,繼續守著自己的普通車床崗位,繼續帶領他的班組和團隊,為解決一個個技術和加工難題,夜以繼日地不斷探索,不斷突破。因為他心系中國制造,“大國工匠夢”始終是他不懈的追求。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微信訂閱號